close

  記者 石青川
  “雙十一”前夕,電商龍頭企業在西湖邊開了一場閉門會議。亞馬遜全球副總裁薛小林作為嘉賓分享了用大數據給電商搭建的“橋”。
  加上這兩年通過跨界不斷攪局,最終成功的樂視,大數據與跨界經營,成為焦點。
  將多個經營領域的數據打通,是否可以成為數據源的通道?
  就在國內突然開始試圖將數據打通,並使其成為重要一環時,發現以目前的環境,即使是亞馬遜也只能通過電商數據來支撐物流,然後再用物流反哺電商。
  跨界經營的數據打通看起來並不是個完美的方式。
  定位數據支撐客戶
  10月29日下午,浙江杭州,黃龍飯店里。杭州知名的頂級酒店,從休息間的窗戶望出去便可以看到著名的西湖風景區。
  這裡便是“博鰲亞洲論壇·2014中國(杭州)全球電商領袖峰會”的現場,在現場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、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等專家列座其中。他們期待著理出一條電子商務以後的發展方向,會場滿滿的等待著下一個演講嘉賓。
  此時,亞馬遜全球副總裁薛小林正緩步走上講臺,他要介紹的是如何用大數據把供應鏈自動化,他也希望可以給自己一份滿意的答案。
  “我要分享的是亞馬遜的‘路’與‘橋’。”
  “亞馬遜是利用大數據將整個供應鏈管理完全自動化,比如說對一個選品、產品什麼時候要採購?採購多少?向哪家供應商採購?採購運到哪個庫房?完全由系統自動作出決定,不需要人去手動的,當然人可以干預它,但整個過程是自動的。”
  “其次是系統,可以根據客戶瀏覽和購買的習慣去判斷客戶的需求,然後根據這個需求把我們的產品從全國,乃至世界的庫房裡進行調撥。甚至達到有的時候客戶還沒有下單,貨就已在途中,我們已經開始了調撥。那麼我們像這樣把它串聯成一個智能化的系統,採取優化的管理,這個也是我們作為跨地區,以及現在實行的跨國界的配送技術。”薛小林向臺下的電商企業展示了自己的運營方式。
  亞馬遜在現在看來是個不折不扣的平臺類企業,但其實更多的人把亞馬遜定義為一家大數據企業。
  這其實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,亞馬遜剛成立起來時,它只是個網上書城。現在中國眾多80後、90後的人也許很熟悉,在中學時期郵購小說時,最經常看到的購書會員卡就是亞馬遜。
  “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以其獨有的遠見看見了商業模式,並提出了以客戶體驗為關鍵的增長飛輪。”薛小林表示。
  貝索斯有這樣的想法時,是在亞馬遜的初期,為了表達自己當時的想法,貝索斯隨手拿來身邊一張餐巾紙,畫出了從書城到平臺的電商規劃。
  “成長”、“更低的成本”、“更低的價格”一步步指向“Customer Experience”,之後到“交通”、“販售”又轉回“選擇”最後回到“Customer Experience”。
  1998年亞馬遜收購了三家公司,其中4月份收購的IMDb是一家互聯網電影資料庫公司,8月份的Junglee是一家數據挖掘公司,而同月收購的另一家Planetall是一個社交網絡平臺。而這時才是亞馬遜剛剛上市一年的時間。
  之後圍繞著餐巾紙上的模式圖,貝索斯接連又收購了在線音樂、女性時尚、鞋、團購等多種電商平臺,當然包括中國的卓越網。
  從“地球上最大的書店”到最大的綜合網絡零售商,再到“最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”。1998年的跨界收購奠定了亞馬遜之後的轉型路線。數據開始支撐客戶為中心的定位。
  跨界不是簡單的疊加
  很難定義亞馬遜是一家什麼公司。
  但無可厚非的是,如果亞馬遜把“服務用戶”作為其宗旨,亞馬遜的帝國將延伸到全世界。在看到《經濟學人》上一篇關於亞馬遜的文章後,樂視TV高級副總裁彭鋼越想越激動:“既然是服務全世界的人,有什麼行業不可以被改變?”
  所以樂視所做的事情很接近亞馬遜。
  2012年9月19日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,穿著喬布斯的經典裝扮——普通的黑色T恤和牛仔褲,第一次站出來親自宣佈,“樂視將進軍智能電視,研發生產‘樂視TV超級電視’,併在未來1~2年中,投入5億~15億元巨資”。
  與亞馬遜不同的是,這樣的跨界宣佈後,樂視股票連跌三日。
  但不久之後,2013年5月7日,賈躍亭再次站出來,依然黑T恤、牛仔褲。
  不過這次,他帶來了產品——兩款貨真價實的電視:一臺60英寸,售價6999元;一臺40英寸,售價1999元。這樣的價格是國內市場同型號智能電視的一半。
  硬件低價,服務盈利的初期思路就此成型。也因此,與之前宣佈消息時相反,樂視股票連漲兩日。
  產業鏈上跨界佈局,轉變盈利思維與盈利點的方式成為了當時業內對樂視的定義。
  但接近亞馬遜做法這種看法上,電視只是樂視冰山一角。
  在樂視的非上市公司版塊里,還包括網酒網、生態農業、互聯網金融以及地產等行業。其實和很多大公司一樣,企業做大做強之後,便開啟了多元化發展之路。
  在樂視看來,多元化與跨界完全不同。
  彭鋼發現,跨界不是簡單的疊加,而是要以“我的邏輯”出發,同時充分結合所跨領域的用戶習慣,創造出新的東西。
  說得有時代感一點,就是數據打通。
  所以在樂視看來,電視要做到能幫用戶選擇,讓用戶更休閑才是智能。
  而如何達到更加休閑?這也是樂視下一步的打算。
  即通過數據積累和分析,為用戶提供越來越個性化的節目內容。
  彭鋼認為,智能電視最後的競爭,將會落到用戶更習慣使用誰的產品上。習慣的結論當然出自用戶關聯選取的數據結果上。
  跨界最終落在了數據打通環節。
  領跑者並非涉及所有領域
  幫用戶選擇,當然是最純粹的表達。但這樣的幫,其實是需要巨額投入的。
  從亞馬遜的財報中不難發掘,其實亞馬遜的營收在2006年以後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。但是利潤卻一直維持在一個水準,甚至在2012年還出現了下滑。
  究其原因不難發現,亞馬遜的很多業務都是不賺錢的,甚至有些還會有小幅度的虧損。
  商業模式很簡單,就是將營收的錢立即投入到新業務的拓展中。也正因如此,亞馬遜現在的倉儲與AWS雲服務業務正在吃掉這部分增長的營收。
  貝索斯的觀點很明確:繼續投資,因為現在追求利潤可能會浪費掉寶貴的發展機會。他似乎很樂意不斷地發現和抓住新的商機,不斷地開拓新的業務,並花光每一分錢。
  不難看出大數據給亞馬遜帶來了成功,但代價也是巨大的。
  亞馬遜首席技術官維爾納·沃格爾就曾經表示,我們正在產生的“大數據”所帶來的結果並不全都是我們喜聞樂見的。
  這其實表達了一種觀點,隨著企業機構紛紛學會利用所產生的數據,業內出現了一些極為有用的用途。例如,零售店通過數據分析來最大限度地降低顧客流失率,以及更加方便顧客找到他們想要購買的產品或者想要的優惠商品。但他的其他用途的商業價值較低,只是讓人覺得新奇而已。
  所以跨界中,大量的數據並非全能,即使大數據的領跑者谷歌、亞馬遜、Facebook,也有相關側重,並非突破了跨界所涉及的所有領域。
  用《大數據云圖》作者大衛·芬雷布的話來說,就是“谷歌知道你想搜索什麼,亞馬遜知道你想買什麼,而Facebook知道你喜歡什麼。”
  從亞馬遜的運作情況也發現,就滿足這樣的顧客需求,背後也是近二十年上千億美元的投入。而亞馬遜最大的投入也並不在於數據挖掘,從亞馬遜公佈的資金流動數據中可以看出,最多的一部分投入其實是在倉儲物流。順暢的倉儲物流便是當下亞馬遜用電商數據來測算的軌跡。
  去年12月份,亞馬遜剛剛搶註了一個專利——“提前發貨”。即消費者還沒下單,貨物就已經開始運送了。亞馬遜相關負責人表示,它會根據早前的訂單和其他因素,預測某一特定區域的客戶可能購買但還未訂購的商品,並對這些產品進行包裝和寄送。
  雖然這是一種大數據運用的場景,但亞馬遜對這樣一種技術,並沒有太自信的表示,“預期遞送的方法更多會用於某一日期開售的熱門書籍或其他商品。”
  顯然對於亞馬遜這樣的公司來說,目前用大數據準確預測每一個用戶的購買行為也僅是一部科幻小說。
  傳統企業跨界缺乏互聯網基因
  7月,萬達電商管理層再度換人。當時,原奢侈品電商佳品網COO董策確定出任萬達電商新CEO,之前加盟萬達電商並出任萬達電商COO的職業經理人馬海平選擇離職創業。
  這一系列任命與離職宣佈了萬達電商項目再一次難產而面臨重啟。
  萬達的力量並不亞於阿裡巴巴,但在意圖打通線上線下,收攏數據時,卻開始屢屢碰壁。“所以這不是錢的問題。”曾在惠普、通用、ebay等跨國企業任職的密斯網CEO楊曄方不禁說出了自己的理解。“其實這個問題在傳統企業做O2O時很常見。想要做線下線上的融合,但是就是不成功,籠統的說就是缺乏互聯網基因。”
  楊曄方所說並不難理解,區別於傳統的數據收集,現在互聯網時代的數據之所以廉價,就在於線上的採集渠道,“所以線下企業想要運用數據思維,必然要搭建線上平臺。但問題就出在這裡,比如萬達,他有錢能挖來各種互聯網人才,但是有一個問題是環境並非這個人之前所處的環境。”
  楊曄方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。要在傳統企業內建立起來一個互聯網的線上項目,自己就必須去協調其他部門給出自己的資源,比如上下游業務部門的財務數據,客戶資源等。而傳統企業運作自然不比互聯網企業,當立項研討時,其他部門自然會根據自身情況提出一些要求。“比如電力相關部門會跟你說,這個東西你不能那麼用,我有個思路,可以這樣這樣。然後營銷部門可能又會說,可以那樣那樣,做出來幫助我們打通我們的不暢。於是這個項目顯而易見地做出來後就成了四不像。”
  看起來企業內部數據打通很方便,“在傳統企業內部,沒有一些改變跟犧牲還真難做出好的互聯網產品。”楊曄方看著旁邊萬達廣場來來往往的人,想著最終萬達還是與百度騰訊建立了聯盟,也不知道這樣的聯盟意義何在。  (原標題:傳統企業的數據困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f71tfij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